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藏着70座老建筑,你知道几个?

点击关注→ 沈阳指南 2021-05-30

来源 | 沈阳攻略

用镜头去对比昔日的泛黄照片

寻找那些隐藏在沈阳深处的老建筑

它们或多或少会记录这座城市的沧桑

只不过,用另一种方式


...


1.

陈云故居位于和平区桂林街89—3号,南临北四马路,西临桂林街,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 195平方米,建筑面积385平方米,为日式二层水泥瓦顶砖木结构。57年前,陈云主持接收沈阳时,就居住在这里。
1948年11月2日接收沈阳时,陈云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在陈云主持领导下,短短两个月中,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便顺利地接收了沈阳,稳定了沈阳政治、经济形势,恢复了沈阳正常社会秩序。


2.
于济川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196号。现房空置。被沈阳市文物局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于济川公馆位于沈河区中山路196号,紧临沈阳迎宾馆东侧,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其主楼又称虎楼。主楼门厅前东西两侧以对称式10级楼梯弧旋通入楼内,楼体正中上下三层正中及左右两侧均有宝瓶式的雕空栏杆,十分华美大方。一楼正门前的抱厦以四根圆形水泥柱廊支撑,直立顶至二楼的半圆弧形阳台,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 


3.

汤玉麟公馆旧址有两处:(1)处位于和平区十纬路26号;(2)处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别看是两个区,其实就隔着一条马路,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汤公馆始建于1931年,是当时东北军高级将领汤玉麟的一处私宅,汤公馆因此得名。

“九·一八”事变后,这里被日军占领,一度成为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驻扎地。上世纪50年代,为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地,直到2000年法院迁走后,汤公馆就被废弃,一度荒草丛生成为危房。
(1)处位于和平区十纬路26号

(2)处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


4.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旧址。


5.沈阳“奉天满铁铁道总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4号。现为沈阳铁路局用房。被列入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满铁成立于1906年,是日本侵略和掠夺中国东北的重要综合性机构。奉天铁道总局原址位于现沈阳市太原北街,当时为日军关东军第29联队练兵场,日军攻占北大营时所架设的240毫米榴弹炮当年就设在附近。1934年日本在此兴建满洲铁道总局大楼,1936年10月3日,满铁改组铁路管理机构,将原来的铁道部、铁路总局、北满铁道管理局、铁道建设局合并,在奉天设立铁道总局。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曾作为东北国民党军司令部。该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沈阳铁路局用房。


6.沈阳“南满医学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现房为中国医科大学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日本为培养在南满铁路工作的医师,1911年即在沈阳建立了南满医学堂,日人河西健次为堂长。这是我国东北最早的高等医学校。1922年改为满洲医科大学,学制7年。1926年增设4年制医学专门部,专招中国学生,并许可中国女生入学。
1946年,原满州医科大学改为沈阳医学院,1949年沈阳解放后,由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与辽阳医学院、锦州医学院统一合并为中国医科大学。



7.

沈阳“原辽宁同泽女子中学教学楼”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承德街3号。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升级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市同泽高中女中部(简称同泽女中)始建于1928年,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创办,并亲任董事长。该校舍由一位德国工程师设计并监造。所用教学设备都是由外国进口的。校内有俱乐部、操场、健身厅、梯形教室、地下礼堂等设施。
第一代校长王刚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1929年3月新校舍落成,举行开学典礼,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参加了剪彩,学校声誉盛极一时。解放后更名为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为沈城最优秀学校之一,是优秀女孩的首选学校。“文革”期间被迫停办女中,实行男女合校。1989年成为省级重点中学,2003年5月同泽女中以同泽高中女中部的形式恢复建制。


8.

沈阳“平安座”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民主路260号。现为沈阳市文化宫用房,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平安座”旧址大楼,为一座7层船式造型的建筑,由日本人设计和承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9610平方米,剧场面积5190平方米,有坐席1704个。
2007年,旧址大楼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缮和改建。为了能和当初的颜色配套,外部墙体的米黄色和豆绿色马赛克砖,都是从全国各地找来的。大楼内部唯一是70年前留下来的四根直径半米的柱子,将被继续保留。原来1704个坐席,将减少至五六百个。省出的空间将留做他用。改建后的沈阳文化宫将恢复纯公益性的功能。


9.

沈阳“奉天邮电管理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157号,现房为省邮电管理局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该旧址由荷兰人设计施工,建于1927年。建筑内外装修与装饰每个细小的地方都很考究,欧式特色……如今,这座平面呈“ L”型建筑楼顶的绿色宝顶钟楼,已经成为沈阳城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10.

沈阳“张寿懿旧居”旧址有两处,(1)处位于和平区八纬路14号,建于1917年,现归沈阳市物资局使用。(2)处位于沈河区文会街33号,现房为沈阳市财政局所用。张寿懿即张作霖五姨太寿氏,又名王雅君,满族人,世居沈阳,为黑龙江将军寿山外室王氏女儿,受过教育,长期陪伴张作霖左右。在“帅府”,她有多处住室,张作霖并在此地为她建立了豪华公馆。“九·一八”事变后,她移居天津。解放前夕去台湾,1966年病逝。
(1)处位于和平区八纬路14号

(2)处位于沈河区文会街33号


11.

张作相公馆在沈阳有两处,一处位于和平区八纬路16号,现房为某局使用;另一处位于和平区北五经街,现房为民盟辽宁省委所用。两处旧址均被市文物局确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皇姑屯炸车事件发生后,张作霖被炸死,张作相一心辅佐少帅。张学良对他也很敬重,称他为老叔、辅帅。1933年,张作相退出军政界,一直在天津英租界隐居。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让他到东北任职,遭到他的拒绝。1948年,蒋介石去台湾前夕,曾派人请他去台湾,仍然被拒。张作相与我党关系密切,周恩来对他有很高评价。1949年3月,张作相去世。
(1)和平区八纬路16号

(2)和平区九纬路22号


12.

沈阳“于学忠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五经街,现房为某律师所所用。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于学忠(1890~1964) 国民党抗日将领。字孝侯。蓬莱人。1911年毕业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历任排长、连长,热河西林镇守使署中校副官长。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1928年后历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天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十一军军长、甘肃省政府主席、江苏绥靖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建国后,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


13.

同泽俱乐部,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七纬路14号。被列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单中。
1929年,张学良在沈阳西华门投资兴建沈阳市同泽俱乐部,用于东北军政高级领导餐饮、娱乐的一处豪华场所,建筑面积3796平方米,为欧陆式建筑。
张学良将军也许没有想到,这个私人场所后来历经历史沧桑巨变:“九一八”事变后取名为“沈阳电影院”,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就在此首次放映;1948年沈阳解放后,由东北总工会接管;1950年国家投资对剧场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取名为“劳动宫”;1953年移交沈阳市文化局管理,1954年改名为“红领巾电影院”;之后改名为“艺术宫”,1966年改名为“延安电影院”。  
现在,这栋历经岁月蹉跎的文物楼,已全然脱除本有的沧桑感,外表的装饰金碧辉煌,直逼皇家气派,不失往昔风采。经沈阳市相关主管单位批准,恢复“同泽俱乐部”原名,以还原这栋历史建筑的本来面貌。新时期的“同泽”,在原来基础上,更赋予了“胸怀天下、追求卓越的爱国精神;团结共进、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热情活力、乐于奉献的积极向上精神”,焕然一新的沈阳市同泽俱乐部,将忠诚于“同泽”的精神,履行于“同泽”行为,以饱满的激情和崭新的状态,迎接八方贵宾。

15.沈阳“ 奉天铁道总局舍”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2号,已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现为辽宁省政府办公用房。该建筑建于1934年,当时曾为伪满洲宪兵司令部所在地。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就一直为辽宁省政府所用。该建筑现保存完好。


16.

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位于和平区十一纬路10号,解放后曾为沈阳市木材公司办公、营业场所,目前为梅龙镇酒店使用。
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为欧式风格,两层建筑,建筑正面有6根巨型水泥柱从顶部直矗地面,支撑整个建筑。屋内举架很高,大型欧式窗格尤显气派。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确定为沈阳市第一批70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在沈阳今天能够看到的众多老银行建筑中,除了作为沈阳市金融博物馆的原边业银行大楼等奉系资本银行,和中山广场周边的日伪银行建筑外,欧美银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些西方资本的银行,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打响以后,被日本人逐渐排挤退出了沈阳金融市场。
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设立于1928年,主要与奉系军阀进行军火贸易和军工器材购买款项的结算业务。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营业状况极差,于1935年6月倒闭。



17.

金昌镐寓所旧址位于和平区中兴街31号,建于1936年,现为东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所在地。该建筑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三层,楼顶西半部为绿色琉璃瓦顶,东半部为平顶,门前建有雨搭,由两根方形水泥柱支撑,顶部铺设绿色琉璃瓦。该楼花岗岩墙裙、米黄色瓷砖罩面。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座小楼,1950年至1954年,由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副主席高岗居住。后来,辽宁省副省长黄达也曾在此居住。“文革”前,《共产党员》杂志社在这里办公;“文革”后归辽宁省测绘局使用。从1988年起,东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使用该楼至今。该建筑由日本人设计、朝鲜籍侨民投资,为当时沈阳惟一由朝鲜人投资兴建的住宅。


18.

原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公所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31号,现为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用房。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提起日本侵略者在沈阳的侵略罪证,人们不会忘记那曾经耀武扬威的“满铁奉天公所”。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家从事铁道建设的股份公司,其实还兼有调查我国物产和自然资源,垄断矿山开采、钢铁冶炼、海运等特殊任务,是一个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三重任务的特殊机构。


19.

沈阳“原奉海铁路局办公楼”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站街1号,现为沈阳东站。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占据东北三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1922年宣布东三省自治。当时,他在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间,处处受制,极为不便,决心修建自己控制的铁路。同时,京奉、东省、南满三条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东北人口增长,垦地增多,进出口贸易激增,客观上也需要修建更多的铁路,东北三省官合办铁路遂应运而生,先后兴建了奉海、吉海、齐克、呼海等铁路。


20.

万福麟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北大街17号,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辽宁省委员会、省侨联、省台联办公楼。万福麟公馆建于1920年,占地面积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727平方米,东临九经街,南为民宅,西临和平大街,北临三纬路。该公馆建筑主体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非常优美浪漫的仿巴洛克式建筑。同其子万国宾去台湾。解放后黄火青同志曾在万福麟公馆居住。

21.沈阳“王树翰寓所”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般若寺巷18号。现房(四合院)空置,后院小楼有居民居住。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王树翰(1874-1955),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人。清末举人。1913年后奉天南路观察使、黑龙江龙江道尹、奉天财政厅厅长、吉林政务厅厅长。1924年后任吉林省省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委员、东北政务委员、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秘书厅厅长。现在的后院仍为设计院宿舍,房产权归沈阳市煤矿设计院。目前王维宙寓所旧址保存情况良好,主体建筑基本反映出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特点。


22.

沈阳"孙烈臣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大北关街36-1号,现为大东区政协办公用房。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孙烈臣(1872年——1924年),原名孙久功,字占鳌,赞尧,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祖籍河北省乐亭,徙居辽宁省义县大榆树堡子村,后定居黑山县北老河深屯,世代以染业为生。孙烈臣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好学尚武,贩马学枪,为人看宅护院。张作霖任统领后,由于征剿叛匪得力,提拔孙烈臣为前路巡防队帮统。
小院原为大东区公安分局的办公场所,2003年7月进行修复,修复后区政协进入办公。


23.

奉天陆军被服厂(小津桥路中苏里1号,已拆)

24.

奉天机器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它的创立,不仅开创了沈阳民族工业之先河,更是我国机制银元最早的企业之一。如今,该厂仍保留了建厂初期的铸币机器,院内尚有20世纪初建的办公楼,以及厂区四周外涂朱红油饰的2米多的高墙。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138号的奉天机器局旧址,又称“奉天银元局”,即今日的沈阳造币厂。


25.

沈阳“民国时期水会”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延边街38号。房产归轻工业部东北办事处所有。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民国时期水会”即张作霖时期的水会。水会是清末民国时期民间的消防组织。
因水会是民间组织,平时缺少训练,且设备比较简陋,在救火过程中,若遇小火或火势初起,经大家奋力扑救,尚能奏效;若火势凶猛,再遇大风,救火人员无法接近,只能望"火"兴叹。尽管如此,水会的收费依然可观。救一场小火也要收三四十两银子。火灾过后,受灾户还要举办宴席招待水会成员。若损失不大,元气未伤,则是不幸中的万幸,更需大大犒劳。但对于本小利微的小商小户,再经一场大火,根本无力恢复,哪里还有银子设宴招待?只有挨门叩头道谢的份了。


26.

沈阳“日本特派员办事处”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兰州北街4号。现房为沈铁第一招待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该处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的1916年,曾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会馆,荷兰驻伪满洲国公使馆和东北九省运输总局所在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奉天于此处设立日本特派员办事处。现被改建为沈阳铁路局第一招待所。


27.

沈阳“满铁会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三马路与太原街交叉路口的东北角。西临太原街,南临南三马路,北距文化宫广场不足百米。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沈阳“满铁会馆”旧址大楼,为一座四层砖混建筑,于1925年建成。初期是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设在沈阳的铁路员工俱乐部;后期分别由日本关东军宪兵队和绥大警务处使用。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为沈阳铁路分局招待所使用。
沈阳“满铁会馆”旧址大楼,于2007年11月因土地开发建设被野蛮拆除。

28.

沈阳“法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35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10号。现房为移动通信公司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29.

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312号(南京街与中华路交汇处西北角) ,建于1928年,1932年7月挂牌成为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解放后为辽宁省总工会使用,2004年被沈阳市列为第一批70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目前被某名表城租用。
“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是“满洲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分支机构,从成立起就和其它分支机构一样,在对我东北进行金融侵略和掠夺和侵夺我东北货币主权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30.

原志诚银行营业楼,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118号,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砖石结构,立面造型为古典三段式,对称构图,现为工商银行沈阳市分行。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当时的伪《银行法》规定,当时的5家私人钱庄,被强行组成志诚银行。后来,因不准与日伪银行竞争,志诚银行倒闭。1950年,东北银行负责人与志诚银行的巩天民等人协商,决定重新建立公私合营志诚银行。1955年,志诚银行业务移交到人民银行沈阳市分行和平区办事处。志诚银行的招牌,一直保留到1966年“文革”前才撤消。

31.沈阳“秋林公司营业楼”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90号,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沈阳秋林公司营业楼,属砖混钢筋结构,楼面涂有深紫色墙面和白色条线,并镶嵌有灰白色花岗岩柱头和檐牙平浮雕,是典型的俄式建筑。主楼营业厅为三层,建筑面积1589平方米。东侧面的家属小楼为1380平方米,与主楼同是1923年的建筑。在主楼营业厅的正门左右两侧分别镶有铸铁方型标识牌,分别铸有俄文和中文“秋林公司1906”字样。
秋林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至改革开放前,曾一度具有两个名称,对外叫秋林公司,对内叫友谊商店,属外汇商品特供店。当时有职工200多人。期间,在后院新扩建了食品厂和服装加工厂。那时,由该公司制作和销售的食品、加工的呢料服装在沈阳颇有名望。尤其是服装制作,很多人都慕名而至。


32.(4)俄国(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旧址,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9号,现在为沈阳迎宾馆的一部分(主建筑现为北苑客房),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确定为沈阳市第一批70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建筑物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共占地3.4万平方米,始建于1906年,在1907至1917年间曾经是俄国领事馆,1931年至1945年成为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宋美龄、李宗仁都曾来过这里。建国以后,一直作为沈阳市人民政府的接待机构,文革期间被人们称为“安乐窝”,部分房间一度被红卫兵占领,1985年正式改为沈阳迎宾馆,沿用至今。


33.

奉天纺纱厂办公楼位于和平区抚顺路60号,现在是东北近代纺织工业博物馆,被沈阳市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该旧址曾被建筑开发商拆毁,后按原样修复重建。奉天纺纱厂占地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现存的早年建筑仅剩这座办公楼。办公楼为品字形仿欧式建筑,主体建筑为三层,中间上部另起钟楼一层,其上还悬挂着古老时钟。门窗全部为拱形,上面雕饰弧形窗套,小葫芦围墙,砖木结构,水泥瓦顶。
奉天纺纱厂的兴办是我国民族工业兴起的标志物之一,它的变迁也反映了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同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中国的实证。


34.

中山中学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昌街13号。现用房单位为沈阳东北中山中学。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东北中山中学是在国难当头,家乡沦陷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于1934年3月26日在北平为东北流亡学生建立的,是抗战时期建立的教育部直属的34所国立中学中的第一所。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加紧对中国华北等地的侵略,于1936年11月迁至南京板桥镇;1938年1月迁到湖南永丰镇璜壁堂;1939年5月5日迁到广西怀远镇;同年途经贵州迁到四川省自贡自流井;1946年回到东北复员沈城,迁入现校址。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年代,东北中山中学造就了一大批民族精英和海内外知名人士。如原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原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原吉林省省长于克、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著名电影演员李仁堂等。


35.

沈阳“原法国汇理银行奉天之行营业楼”旧址, 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167号,现为市公安局用房。由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营业楼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的法式建筑,现为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汇理银行曾于1875年在法国注册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1917年,汇理银行来到沈阳设立了支行,主要业务是扶持法国在旧中国投资的工矿企业,操纵奉天金融贸易和信贷等金融活动,并发行纸币。日军占领沈阳后,将汇理银行强行关闭。伪满时期,汇理银行成为伪警察署所在地。沈阳解放初期,汇理银行曾为北市区公安局。


36.

沈阳“奉天邮便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50号,现房为沈阳市邮政局所用。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升级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奉天邮便局是日本人将第17野战邮便局改革后所建,设立了庶务、邮便、电信三课,办理邮政、电信的全部业务,当时有职工426人。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以“奉天邮便局”为中心的日邮系统已经形成,与中国政府开办的中华邮政公开分庭抗礼。
该建筑结构独特,材质结实,其使用的红砖比现今所见的砖要小一些,但较厚、坚固。1915年建成的“奉天邮便局”,解放后改为沈阳市邮政局 。


37.

沈阳宋任穷旧居位于和平区北大街55号。该旧居建于20世纪初期,20世纪六十年代宋任穷曾在此居住。已被沈阳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现房为辽宁省妇女联合会所使用。
该建筑为三层小楼,主体建筑基本反映出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特点,并具有欧式风格,前部二层建筑建有平台,前厅有圆柱支撑,整个建筑显示出大气、恢弘气势。
宋任穷(1909年—2005年),湖南浏阳人,原名宋韵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9月,宋任穷同志任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在东北局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及对东北局“工业支援全国,搞好农业,加强国防”的指示,率领东北三省省委,努力工作,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恢复生产,渡过难关。在全国各项重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他受周恩来同志委托亲赴鞍钢,多次组织保钢夺煤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支援全国的任务。


38.

伪满警察署


39.

沈阳“德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二经街19号,现为沈阳军区政治部幼儿园。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德国领事馆”,是一座建于20世纪初期的西式建筑。


42.

宋耀珊旧居位于小南街和兴巷12号,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之一。这套“四合院”之所以能成为文物,不仅是因为建筑风格,更因为其主人的影响力。资料显示,在民国初年,宋耀珊为银号总办(相当于奉天省、吉林省银行行长),他与张作霖有莫逆之交,但是因为深居简出,记录甚少,只传说曾为张作霖成为东北督军筹措了大量资金。


44.

常荫槐公馆旧址位于大东区天后宫路万寿巷5号,现房为大东区委党校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常荫槐与杨宇霆一样,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处处与张学良对立。因矛盾日深,,被张学良下令处决于“老虎厅”,终年41岁,史称“杨常事件”。张学良虽然杀了常荫槐,但仍称他“确实是一个精明干练、敢作敢为之人。”

45.

沈阳“吴俊升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22号。现房为大东区委所用。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吴俊升公馆坐北朝南,四周曾筑有高大的青砖围墙。正门房两侧还设有铁门。大院内的东侧跨有四合套院,风格独特,形式古朴,内外走廊的雕刻技艺精湛。主院的正面,准备建三层楼房并带地下室,因故只建了一层,目前现有的二层楼,是沈阳解放后接建的。西、南、北面建起的办公住宅楼将公馆挤在中间,显得极不协调。


46.

大佛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发现了唐朝遗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师弟常智法师再次主持重修。该寺为比丘尼修行道场,占地543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地藏殿的东、西山墙内各有碑铭,记载着建寺经过和重建地藏殿的概况。原有乾隆所书匾额和大铜佛,现已不存。


47.

沈阳“基督教会东关教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三自巷8号,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1872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苏格兰牧师罗约翰来到沈阳,创立了该教会,后成为英国长老会分会会址。当时,这座教堂是东北最大的基督教会,可容纳约1000多人同时礼拜,有教徒3300余人。
1900年,沈阳基督教会先于南关教堂被焚。1907年,在原址重建。此后,70年的时间里,教堂经历了几次风雨,比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教堂落入日本人手里,正常活动停止;“文革”期间,正常活动停止。
1979年12月23日,沈阳基督教会的宗教活动开始恢复正常。教会本身也成为沈城有意义的古老建筑之一。


48.

西塔教堂,全称基督教会西塔教堂,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33号,被沈阳市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和平区西塔街附近,朝鲜族居民较多。清一色的民族特色的建筑、餐馆和游乐设施,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西塔教堂1917年开始建设。1931年,又在教堂旁建立了“满洲”神学院、康复学院等。1966年开始,这里的活动停止,直到1979年传教活动才重新开始。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西塔教堂,是1992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1949年以后,西塔教堂仍然是朝鲜族基督教徒聚会的场所。1958年西塔教会与北市基督教会合并。1984年由政府部门出资维修了西塔教堂,使其礼拜堂可容纳500人,并设有祷告室、会议室、办公室和牧师宿舍等。


49.

沈阳“ 满洲灵庙(奉天灵庙)”旧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中路11号,现为辽宁省公安厅老干部活动中心用房。该灵庙始建于1938年,高为近20米,面积约为600多平方米,为上下两层石制的“中日混合”式建筑。这座“奉天灵庙”供奉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为建立和维护‘满洲’而献身的将士”——汉奸。它是东北三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是一个记录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又一罪证!


50.

沈阳“原同泽中学男校教学楼”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万泉街14号。旧址建筑建于1926年。东临原沈阳动物园,与赵尔巽公馆隔街相望。现为沈阳大学小河沿校区。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解放后,学校先后变更为:沈阳市第二中学、沈阳市师范学校、沈阳大学小河沿校区。
原同泽中学男校教学楼为两栋,南北走向,两楼之间的北头夹盖有一栋小楼为礼堂。据学校的老师说,现存的一趟平房及南部的操场,又将被政府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到那时学校的环境更是惨不忍睹了。



51.

奉天商务总会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92号。现房为市工商业联合会所用。被市文物部门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1913年(民国2年)由奉天省公署决定将钟楼南前奉天府尹衙门旧址(即现在朝阳街192号市工商联所在地)拨给商务总会,奉天商务总会办事机构遂从长安寺迁入新址办公。奉天工务总会也随之迁入新址。


52.

千代田公园给水塔,1902年,沙俄在沈阳站前修筑了如今的胜利大街北段等几条土路。1905年,日本打败沙俄后,接管了“南满铁道”和“铁道用地”,并将“铁道用地”改称为“奉天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1912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满铁附属地”范围内修建了“千代田水塔”,当时储水量为10万加仑,合450吨,并于1915年开始城市供水。如今,当年的水源地仍然位于中山公园内;“千代田水塔”,就是仍然矗立在中山公园西南角的水塔,它已成为沈阳市地上不可移动近现代文物之一。


53.

沈阳“万泉水塔”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一号万泉水园地内。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万泉水塔坐落在沈阳万泉公园(小河沿)内,它始建于30年代,是张作霖时期建造的 ,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现已有73年的历史了。


54.

在距今天的沈阳站2291米、老道口北边的三洞桥,便是张作霖当年的被炸地点。如今“皇姑屯事件”已过去八十多年,至今三洞桥仍可见当初模样。沈阳政府于,在“三洞桥”旁立了一块碑,刻有“皇姑屯事件”经过。2004年,张作霖被炸处及石碑列入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如今登上斜斜的路基,可见一方新砌的卧式黑色大理石碑取代了原先的标志牌,正面是一行大号魏碑字体:“皇姑屯事件发生地”。现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有模拟整个事件过程的影像和河本大作大佐的供词。


55.

沈阳“奉天省咨议局”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桃源街118号,现房空置急待维修。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据记载,沈阳于1907年筹备咨议局,于1910年左右建成老城新的市政中心,其地点位于大西门外(今沈河区桃源街118号)。中央为小型圆形广场,周围环绕洋风式议政建筑。中心建筑为奉天省咨议局议场,二层建筑,大门入口局部升起有四层。

56.

沈阳“奉天医科大学”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现房为辽宁省肿瘤医院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原私立辽宁医科大学其前身为盛京医学大学,于1892年由英国传教士、医学博士司督阁在奉天(今沈阳)开办施医院附设西医学堂会,1912年建立奉天医科大学,这是当时东北三省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其后学校更名为奉天医学专科学校、私立辽宁医科专门学校、盛京医科大学、私立辽宁医学院,该校以其教学严谨、注重人才质量而负盛名。该学校共培养学生531名,其中大部分学生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1948年8月,遵照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指示,该校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57.

沈阳“原日本兴农合作社大楼”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3号。现房为辽宁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日本对中国的盘剥是形式多样,变本加厉的。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强取、豪夺、占领以外,还一些看似“仁道”、“友好”而实际上更是“软刀子”和“不露齿的狗”,“兴农合作社”就是这样。
“八·一五”光复后,兴农合作社这一组织,才随着日伪政权的覆灭在祖国大地上彻底消失了。


58.

沈阳原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大楼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34号。现为沈阳网通公司用房。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原奉天自动电后交换局(1927年设计,1928年建成),被称作"日本近代式"的现代建筑。原关东厅内务局土木课设计的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三层钢筋混凝上结构,立面造型已相当净化,但建筑审美标准并没有根本改变,立面构图仍可见三段式划分,并采取了较密的竖线条处理。


59.

大亨铁工厂办公楼旧址位于大东区大东路178号,南邻大东路,西邻东边城路,北邻中捷友谊厂。现为沈阳矿山机器厂所在地,工厂原建筑现仅有1924年建的办公楼一座和几个有所改动的车间。
大亨铁工厂是沈阳市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研究沈阳市的机械工业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60.

沈阳“沙俄东正墓地教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图们路72号,东面为和平区委党校,西面是沈阳市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现由沈阳市民政局管理。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詹洪阁先生介绍说,类似西塔地区这座“日俄战争纪念碑”,在大连也曾建造过,一册日本“写真帖”中,就有大连“日俄战争纪念碑”照片,其制式、造型与西塔地区的相同。他认为,史料表明,该建筑物绝非东正教堂,而应该叫“日俄战争纪念碑”更为确切,以成为沙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又一铁证。


61.

沈阳“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图书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三马路10号。现为沈阳铁路图书馆。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日寇在1905年以前,久怀侵略中国之心,自对俄战争结束后,益复夜郎自大,不可一世,从而组织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凡关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侵略的策划与进行,几乎无一不以满铁为出发点而积极行动,基此原因,遂有奉天图书馆之筹设,在表面观之,奉天图书馆不过为一传播世界文化及辅导社会教育机关而已,但就其内在的实质而言,则为一地地道道综合的侵略研究所与阴谋补给源。
满铁奉天图书馆为日本人设计,占地面积:8767.05平方米,建筑面积:1543.94平方米。满铁奉天图书馆藏书有17万余册。”


62.

沈阳“奉天千代田小学”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一马路100号。现房为东北育才学校所用。被列入沈阳市首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人陆续回国。但现在日本仍有千代田小学同窗会,每年都有当年曾为该校学生的日本老人来学校参观。
东北育才学校是1949年由张闻天、徐特立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沈阳市教育局直属的省重点中学,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63.

位于大东区东塔街6号的东三省兵工厂旧址,又称“奉天军械厂”,今为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该工厂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建厂最早的军工企业。
初创时为奉天军械厂,厂址在大东门外奉天造币厂内,场地窄小,设备简陋,只能修理枪械和制造枪弹。1919年春,张作霖为巩固其统治和扩张势力,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生产重型武器,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决定改建奉天军械厂为东三省兵工厂。
如今,在花园式的厂区内仍保存着民国时期杨宇霆任督办时,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白色2层小楼和建于1927年的灰色小楼。两座小楼历尽沧桑,至今保存完好,为公司办公楼和图书馆。


64.

东三省总督府坐落在沈阳市沈河区盛京路28号,位于沈阳古城的中心位置。它北侧距沈阳故宫50米,南侧为张氏帅府 (即张作霖公馆)。因房屋破损严重,现以空置多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原东三省总督府主楼建筑面积为2672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主楼前有800余平方米的院落,楼体外部文饰豪华,造型极具特色,代表了当时的年代和建筑形式,所用材料考究,外部为青砖墙体,附以雕饰旋脸门窗,人字架木结构,房顶为深红彩钢瓦,为一典型的欧式建筑。建筑内部为中间大厅、四周布设房间。大厅内8米长的大梁至少是直径1.2米的原木修整而成。
“从清代初期到新中国成立,东三省总督府在300余年的岁月里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5.

中心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与明中卫城属同期建筑。中心庙位于明中卫城内的东西,南北十字大街的中心而得名,清建都沈阳之初在明旧城内建大内皇宫,改十字街为井字街,故庙仍居城中心。它占地不到半亩,内祀关羽圣人像。原庙之东,西配有城隍财神,山神,土地神四库,现已无存。清末庙貌渐废,与一九三八年重修并立碑,此碑现藏于北塔碑林。故人修中心庙是为趋利避害,企盼神灵保佑平安。
一九九八年,沈阳市文化局已将其列入申报沈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经沈阳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其重新翻修。
修复后的中心庙仍保存明、清的建筑风格,院内石栏浮雕,古朴典雅。虽然小巧玲珑,但庙堂却也雄伟浑厚,檐上的雕刻细腻精致,再现了古代历史风貌。


66.

西塔延寿寺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全称护国延寿寺,被沈阳市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西塔延寿寺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夏告竣,是当时绕盛京城东、西、南、北四塔四寺之一。据寺内碑文记载:“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四塔四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
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67.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于大东区边墙路112号。创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因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施舍银两重修庙宇,大法寺住持僧为了感谢其施舍之恩,在寺院的左侧修了八王祠,从此就变成了阿济格的家庙,俗称八王寺,这就是八王寺的由来。以后这座寺庙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


68.

沈阳“赵尔巽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万泉公园正门南侧,现房由区城建局管理。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赵尔巽(1844年-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汉军正蓝旗人,出生于辽宁铁岭的官宦世家。清朝末年,历任东北盛京将军、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监管将军事物,民国时期,历任东三省都督、清史馆总裁、馆长,主编《清史稿》,1927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3岁。
赵尔巽公馆,建于清末年间。据考证,该建筑原有东、西跨院和后花园,现仅存中间的四合院。


69.

沈阳市40年代曾有过日军建立的多处“英美二战战俘营”。
现已查明在沈阳至少有3处战俘营遗址,分别是在沈阳市大东区青光街,原“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现中捷友谊厂)旧址、沈阳市沈河区惠工广场以东,原“满洲帆布株式会社”(现沈阳齿轮厂)旧址以及沈阳市铁西区笃工街西侧,原“满洲皮革株式会社”(现沈阳市变压器厂)旧址。
沈阳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已把“英美战俘营原址”纳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并且投入1000万元对现有的两栋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据沈阳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处的张处长透露,如果要真正把这个遗址完整做好,涉及到动迁、规划等工作,需要大笔投入和完整的规划。


70.

沈阳“奉天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位于沈河区惠工街92号,现为沈阳台商会馆用房。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现在时:当年的“杜公馆”如今已变为沈阳市台商会馆。据会馆的尚主任介绍,当年的“公馆楼”,曾经作为很多用途使用。直到台商会馆接手,在不改动内部原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大半年的修复与重建,整个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老建筑,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之于沈阳,之于任何一座城市

热点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